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5年全球招聘国自然卓越研究群体(A类)海外高层次人才/研究员/博士后/技术员公告
信息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11-18 14:16
一、平台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始建于2004年9月,历经二十余年的学科融合与持续发展,现已成为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专科。科室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并作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肝移植质控中心、上海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上海市精准基因编辑和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的依托单位。科室共设8个病区,开放床位324张,整合成人肝脏外科、儿童肝脏外科、国际诊疗中心、日间诊疗病区及移植重症监护室,并配备一站式门诊与专业科研平台,已发展成为我国终末期肝病及肝移植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临床、科研与教学中心。
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实验室整合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上海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精准基因编辑和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中德基因和细胞治疗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聚焦移植免疫、儿童肝病基因治疗、肝细胞移植、肝脏恶性肿瘤、异种器官移植、3D生物打印、常温机械灌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已建成融合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创新基地。实验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累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称号50余人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7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A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揭榜挂帅”项目等,科研总经费超过1.5亿元。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41篇,大于20分9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达72.09。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Nature Medicine、Cell Stem Cell、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
2025年,由夏强院士领衔,联合多位院士与领域知名专家,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肝移植与稳态重塑”。该项目属国家战略性资助计划,旨在长期支持高水平团队开展前沿探索,重点围绕肝移植领域的重大临床需求与关键共性科学问题,致力于突破移植免疫耐受、器官功能重建等核心瓶颈,打造国际领先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转化高地。项目获直接经费资助6000万元,执行周期5年,为团队实现持续、系统、深入的科研攻关与技术革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依托国家卓越研究群体与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撑,我们面向全球诚邀在肝移植、肝脏疾病研究与临床转化领域具有创新视野和扎实背景的海内外优秀学者加入。我们将提供国际一流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经费支持与开放的学术氛围,共同致力于破解肝脏疾病重大科学难题,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肝脏外科研究与创新中心。
二、合作导师介绍
夏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肝脏外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南亚儿童终末期肝病转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肝脏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儿童终末期肝病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围绕终末期肝病及儿童肝脏疾病开展一系列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肝移植免疫耐受及术后感染、肝脏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罕见病的基因治疗、儿童肝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等。曾获“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工匠”等荣誉。目前担任国际肝移植学会儿童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委、儿童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儿童移植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国自然重点专项等项目30项,主持制订首部《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担任Translational Research杂志主编,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副主编,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Cell Stem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Gut、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中国最美医生”等称号。Michael Ott: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胃肠病、肝病及内分泌科教授,汉诺威医学院肝病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主任,汉诺威医学院TWINCORE感染中心研究员,汉诺威医学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作为全球肝病基因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他长期专注于慢性肝病及遗传性肝病的基因与细胞疗法创新研究,尤其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 Cell、Cell Stem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Gastroenterology、Gut、Journal of Hepatology、 Hepatology 等顶级期刊。
占贞贞: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科研处副处长、上海市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围绕临床重大慢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区域免疫的共性机制和差异调控,研究心脏、肝脏等实体器官应激损伤过程中区域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改变在损伤修复以及器官组织再生中的作用;从表观、代谢、细胞死亡形式等角度研究免疫炎症信号起始、活化或消退,进而调控疾病病理过程以及影响细胞治疗和器官发育再生的作用,筛选关键调控因素和信号机制,并注重转化和临床应用。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杂志。先后主持纵向科研项目2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十四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等。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荣获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奖、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等。
苏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尤其是MAPK和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学发现,在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Molecular Cell及EMBO J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他引超过15000次。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上海市科委、卫计委等多项资助。此外,苏冰教授曾担任美国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秘书长和理事会委员,现任《现代免疫学》杂志主编,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和Current Research in Immunolog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等杂志编委,是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及美国NIH、AHA等多个学科组的专业委员和项目评审专家。
李大力: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尚思探索学者,上海市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前沿科学基地主任。多年来以基因编辑技术创新为基础,开发了多种高效动物模型构建的新方法,围绕罕见病的模型构建和基因治疗,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愈β地中海贫血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和Nature Geneti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港澳台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16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
王韫芳: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临床转化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肝胆胰中心研究员。2020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9年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者,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任国际期刊Hepatology杂志编委、Research杂志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分会理事等学术任职。长期从事干细胞与肝脏再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系统开展肝脏干细胞生物学、干细胞重编程、类器官及生物反应器和组织工程组织构建原理与应用等研究。近年来,主持2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科技攻关等项目,在Cell Stem Cell,Hepatology,Cell Research, Stem Cells等期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参与出版专/译著8部。研究成果被多个著名杂志引用,研究内容收录在被誉为“干细胞教科书”的The Handbook of Stem Cells. Human Press, Second edition. 2013中。获授权专利29项(其中5项PCT专利,超过100余个国家授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在我国率先研制成功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造血细胞工程产品,解决了部分成体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陈芳芳:理学博士,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海外)、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独立研究员,中德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及感染性慢性肝病中的免疫代谢调控机制与临床转化应用。聚焦肝脏区域免疫与代谢微环境互作,研究感染因素、代谢重编程和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响应中的作用;从免疫代谢调控、细胞死亡与炎症信号转导等角度,探索慢性肝病进展中的关键免疫机制和代谢干预新靶点,发展新型诊断策略和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PNAS、Plos Pathogens、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等杂志。作为主要执行人曾获得3项德国国家科研基金,成功申请并授权一项国际PCT专利。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获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博士学位,并荣获该校最佳博士论文奖(校史上首位中国籍获奖者)。
三、岗位要求和薪资待遇
1)研究员(含海外高层次人才)任职要求
1.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并在本研究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2.具有国际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相当或以上学术水平;
3.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具有团队合作、敬业和创新精神。
2)研究员(含海外高层次人才)待遇
1.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规定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一事一议;
2.支持申请国家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等各类人才计划申报;
3.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团队建设支持;
4.根据在医院的科研产出享有仁济医院提供的富有竞争力的科研奖励(文章、基金等);
5.享受仁济医院提供的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1)博士后任职要求
1.35岁以内,最近3年内或即将获得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免疫学、肿瘤学、消化肝病学、遗传代谢病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医学、再生医学、代谢组学、生物医学工程、AI驱动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研究与生物信息分析等;
3.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能力;
4.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1~2篇SCI论文;
5.热爱科学研究,有良好的科研品德,具有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2)博士后待遇
1.博士后待遇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2.支持申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
3.根据在医院的科研产出享有仁济医院提供的科研奖励;
4.享受仁济医院提供的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1)技术员任职要求
1.获得生物或生物医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如生物、医学、医学检验等;
2.熟悉分子/细胞生物学、细胞培养、流式、质谱、小鼠操作等实验技术;
3.热爱科学研究,有良好的科研品德,具有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2)技术员待遇
1.技术员待遇参照仁济医院待遇从优,详情面议。
四、应聘方式
1.采取邮件报名方式,请将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明及科研成果等电子版材料发送至cnlixx@126.com。邮件主题注明“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实验室-应聘科研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2.本招聘公告长期有效,应聘者须对提交材料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尽快对报名应聘信件进行遴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者将会收到面试通知。
五、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仁济医院5号楼7楼
联系人:赵老师18202101112、李老师13129986529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www.renji.com/article/detail/47381736cb3b4814a706723cde6c97c2
邮件申请时请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