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可持续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信息来源: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9-12 14:53
一、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学校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着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聘任制)19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58名,国家级青年人才近335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生殖医学等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校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部委级科研平台6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90余个。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4家直属附属医院。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二、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简介
蓝绿发展研究院隶属于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引下,蓝绿发展研究院立足经略海洋(蓝)、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绿)等国家重大需求,定位经济-资源-环境-气候学科国际前沿,主要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的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系统多维度的可持续管理和绿色发展等国际前沿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研究,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突破,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战略科学家群体,打造山东大学学科发展新亮点。
面向国家和山东“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需求,密切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攻关,解决重大问题,形成重大成果,推动山东大学内部多学科的交叉协同,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快促进山东大学理论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凝聚理论经济学学科研究方向,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使研究院成为国际一流、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高地和创新中心,将蓝绿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术高地和科研交叉服务平台。
蓝绿发展研究院主要依托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该学科又是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威海校区在以上三个学科现均已开展了博士、硕士招生工作。蓝绿发展研究院的发展,有助于以上三门学科的共同发展与推进,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蓝绿发展研究院拟建设4个研究中心,分别为海洋资源研究中心、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低碳研究中心和环境大数据研究中心。
蓝绿发展研究院全职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5.3岁,具有长期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科研人员超过60%。目前有全兼职教授16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特聘专家1名,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青年专家4名,山东大学杰出人才体系入选人员10名,英国社科院院士2名(兼职)。研究领域包含理论经济、环境经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等。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多项,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NA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顶尖期刊上发表300多篇文章。研究院设立有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A类),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海内外知名学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可持续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由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与比利时根特大学绿色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中心于2025年共建,实验室定位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跨学科开放平台,服务“双碳”战略、生态文明、新质生产力与高质发展。研究涵盖:碳中和技术、新能源、城市韧性水系统、湖泊流域水安全、海岸带保护与生物基材料等,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蓝色(海洋)-绿色(生物)”未来技术与产业链创新。
现拟招收博士后1-2名,从事上述蓝绿技术的创新、高水平研究,合作导师张宁教授、吴镝教授(根特)、李佳硕教授、赵旭教授、钟洪麟教授、王超教授、田沛佩教授、宫之君教授等。
三、招收条件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年龄35周岁以下。
2.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近3年毕业且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士期间取得突出研究成果。
3.博士后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4.重点支持“双一流”建设学科、重大科研平台以及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四、招收程序
1.个人申请;
2.招收单位进行资格审核;
3.基层党组织考察申报人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学术道德情况;
4.基层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成果、发展潜力等作出学术评价,进行排序推荐;
5.学校组织评审考察;
6.学校对拟聘人选进行公示;
7.办理进站手续(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后3个月内完成进站,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8.办理入校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五、薪酬待遇
1.税前年薪不低于30万元/人(学校特别资助类博士后)或20万元/人(学院重点资助类博士后),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鼓励所在单位和合作导师提供配套经费支持。
2.符合条件的,可额外享受学校驻地威海市博士后人才政策补贴。
3.学校现有四所附属医院及多家附属中小幼教,能够为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博士后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基础教育服务。
4.博士后在站期间按在职教师同等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与在职教师享有同等的图书及科研资源。
5.学校为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提供博士后公寓优惠租住。
6.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资助期限为两年。
7.学校实施国际学术交流项目支持在站博士后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活动-定向合作单位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校区(韩国松岛未来城市国际大学城)。
六、相关规定
1.须将人事关系转入我校,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拟于中韩两地开展研究工作。
2.博士后考核分为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各项考核由所在流动站组织实施。
七、申报材料
个人简历与佐证材料。
佐证材料包括:
(1)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2)博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须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
(3)代表申请人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项目、专利或奖励等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论文提供全文(未发表的额外提供论文接收证明)及收录检索证明,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631-5688246
联系邮箱:qyjclw@sdu.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mu0EokHBL5Qq8FI7vnqi3A
邮件申请时请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