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2025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信息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4-29 14:26
一、学校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1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1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2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二、学院简介
冶金与能源学院始于1953年成立的炼铁、炼钢专业,1999年冶金学院与材料学院合并成立材料与冶金学院,2024年成立冶金与能源学院。学院下设冶金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储能科学与工程系。学院设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智慧冶金、新能源与储能技术交叉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冶金工程是教育部指定的学校“十四五”优先发展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71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学院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非低碳冶金研究中心、先进冶金与智能装备研究院。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博士后作为学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后备军”和科技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学院以优厚的待遇,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我校!
三、岗位招聘要求与待遇
01招聘岗位:博士后科研人员3-5名
02招聘要求
具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或相近学科博士学位,并在在特种合金制备、凝固及成型控制等领域具有研究基础者。
03研究方向
本次招聘重点聚焦材料冶金加工领域人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向:
金属材料冶炼与铸造成型方向
金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向
金属材料成型数值模拟方向
04职业发展待遇
满足武汉科技大学博士后出站条件和团队要求,出站后可按相应程序补充到学校教师队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在站期间可申请副高级岗位任职资格。部分国家级人才项目指标单列。学校为各类全职博士后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提供校内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支持博士后申请辖区人才房,协助安排子女入托入学。
05薪酬
基本薪酬每年20-26万元,享受业绩奖励绩效,住房补贴每月1800元,提供科研资助经费10-15万元,支持期限一般为3年。全职博士后另享受学校高水平科研绩效奖励。
四、招聘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
(二)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三)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科研兴趣浓厚,具有敬业精神。
(四)身心健康,拔尖博士后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其他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五)具备全职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五、进站报道流程
报道流程图(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万老师
电话:15971457600
邮箱:wanxiangliang@wust.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BGsdqz6BwrF4wNKj_yWaeA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