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博士后招聘网 > 海外优青 >

重庆大学2025年诚邀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新增批次)

会议安排

北美、亚太专场:8月18日(星期一)09:00-11:00(北京时间)

欧洲专场:8月18日(星期一)16:00-18:00(北京时间)

会议议程

校情及人才政策介绍

海外优青申请注意事项

入选人经验分享

交流&答疑

一、项目介绍

项目定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申报说明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依托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5年8月1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申请人要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申报人和用人单位要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填写详细的身份证号、护照号和工作履历信息,并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6-10-62328046、62325932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17474

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https://grants.nsfc.gov.cn/

项目指南链接: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5371.htm

二、支持条件

优渥的薪酬待遇:入选者聘任"弘深优秀学者"岗,相关待遇可联系学院、学校咨询。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补贴+安家生活补助+卓越绩效奖励(上不封顶)+学校缴纳五险两金等福利待遇+归国旅费补贴。

稳定的职业保障:事业编制终身聘用,评聘为教授,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完备的资源配置:项目资助期内,学校每年单列博士生招生指标支持;学校提供全额资助博士后指标支持。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办公用房和实验场地。

充足的科研经费:可结合学科建设需求申请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及平台建设经费。

优惠的购房权益:2025年及以后新申报入选的海外优青,可以优惠价格购买虎溪校区人才房。

优质的服务保障: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学校附属三甲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体育学院的专业训练导师提供"一对一"定制的个性化运动方案。

重庆的区位优势:享受重庆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项科研经费、医疗、金融、旅游和交通等人才专属服务,全国同类城市高性价比房价与生活品质。

全过程申报服务:相关领域专家提供"一对一"指导,申报团队从项目选题、项目书撰写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支持、全过程服务。

对于依托申报但未最终入选的候选人,经学校评价,可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待遇,入职后入选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按弘深优秀学者岗位补齐相关引进待遇。

详细支持条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邮箱获取。

三、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方式

张老师:023-65102209、18685001582

赵老师:023-65102209、18883398717

电子邮箱:cqu_hr@cqu.edu.cn

各单位联系方式(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四、学校简介

学校概况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始终保持在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

人才队伍

9位院士,350余人次国家级人才,3200余名专任教师。

学科体系

7个学部,35个学院,12个学科门类(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交叉学科),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后流动站,9所附属医院,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ESI世界前1‰学科:工程学(西南地区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ESI世界前1%学科: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科学、数学、经济与商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等16个学科。10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土木工程(全球第5)、仪器科学、冶金工程(全球第8)、机械工程、矿业工程(全球第10)、化学工程等。

平台实力

拥有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等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以"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学科建设总体思路,积极铸就新工科教育的"重大经验",成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全国仅10所),并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国仅7个)。

近年来,学校科研平台接连落成。2023年底,学校牵头的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2024年11月,重庆大学明月湖实验室正式揭牌,引进4个院士团队,深度聚焦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设计等核心领域。2025年1月,重庆大学科学中心正式揭牌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5亿,占地面积约172亩,建筑面积约24.77万平方米。同月,合川校区正式启动建设,总用地面积500余亩。4月底,嘉陵江实验室正式挂牌,聚焦"数智+装备"领域。5月,学校工科实验大楼正式启动入驻,总建筑面积约82600m²。

学校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与约30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合作经费累计超10亿元。深化国际科研合作,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拥有20余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联合实验室。

自2024年以来,学校不断取得科研成就,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Lancet)等国际顶刊接连发表多篇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自主研发的镁合金适配构件应用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伦茨・克劳斯受聘为荣誉教授并设立国内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

五、魅力重庆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

国际枢纽,开放高地

重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联结点,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欧班列(成渝)三大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开放体系。《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明确将重庆打造为"五中心一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2025年,重庆定位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

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重庆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聚力建设"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发展16个重要战略领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7月底,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跨越发展。

直辖重庆,宜居宜业

2024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2万亿元,位列全国城市排名第4位。重庆建筑错落有致,被誉为"赛博朋克8D魔幻之城",正培育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擦亮"美食之都"招牌,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zLMLS1Cu7rP53Rzu8b9THw

来源: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