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余锂镭教授课题组2025年诚聘博士后
余锂镭教授,一级主任医师(教授三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心血管医院副院长。全国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重点实验室PI,分子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汉大学泰康生命科学中心PI。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医师(首届)。
领域:长期致力于心源性猝死的创新转化研究。
项目:主持万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创新群体、省杰青、省科技创新团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项目20项。
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irculation、J Am Coll Cardiol、Adv Mater、Chem、Nat Commun、Sci Adv、Natl Sci Rev、Adv Funct Mater、Adv Sci、Cardiovasc Res、JACC Cardiovasc Interv 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90 余篇(一区 TOP 期刊 40余篇,含临床研究 10 余篇)。ESI 高被引论文 6 篇,配发编委评述 18 次,被 Cell、JAMA、Nat Rev Cardiol、Nat Rev Mater 等期刊引用7500余次。
奖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中国原创研究一等奖(连续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介入“青年成就奖”(全球每年2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青年医师研究一等奖等。研究被AHA及Medpage Today联合报道,被评为当年心律失常领域全球十大研究进展之一,被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评为“年度全球心血管科学基础亮点”。
研究团队及平台:依托国家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疑难心血管病提升工程项目、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疑难复杂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中心”、重大慢病防控与国际联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神经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等顶尖平台。与武汉大学多个学院开展交叉融合创新合作,整合临床资源和创新优势,聚焦重大慢病防治。
团队现状: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等骨干青年教师10余人,在读研究生28人,博后8人。
人才培养:青年骨干及博后获批国自然面上/青年项目、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省卫健委青年人才项目、省/市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举等,新进博后获得中国博士后面上及行业青年科技奖。近年研究生按期毕业40余人,按时就业/升学率100%,均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头部大型三甲医院深造或就业。
一、研究方向
课题组聚焦心血管重大慢病防治,开展前沿交叉研究,欢迎以下方向申请者:
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深入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Circulation、JAm Coll Cardiol等)
智能预警与快检技术研发:融合计算机、物理、化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开发用于疾病早期筛查和智能预警的新方法、新算法与新模型(Adv Mater、Nat Commun等)
临床研究与创新转化:基于临床实际需求,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推动创新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Cardiovasc Res、JACC Cardiovasc Interv等)
二、招收名额
5-7名
三、招聘条件
1.基本素质:品学兼优,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科学态度严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育背景:近3年内在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3.研究契合:欢迎研究方向及兴趣涉及以下领域的申请者:
1)临床研究
2)生物信息学分析
3)多组学研究
4)神经免疫代谢
5)神经环路示踪
6)神经信号记录分析
7)声、光、电、磁等多种神经调控技术
4.年龄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博士毕业年限和年龄要求。
5.科研能力:具有较好的科研创新和论文写作能力,可独立从事课题研究并协助团队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实验室管理。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四、薪资待遇
薪酬优厚:税前年收入不低于35万元,具体薪资面议。另享受职工同等科研绩效。
多重保障:在站可享受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博士后及人才的相关政策保障。
项目支持:全力支持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武汉大学弘毅博士后、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项目。
职业发展:在站期间表现优异者,出站后可优先留院工作,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五、应聘方式
应聘人员将自荐信(阐明研究兴趣、职业规划及与课题组的契合点)、个人简历(含完整的教育背景、工作/科研经历、已发表的论文清单<标注分区、IF、作者排序>、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为一个PDF格式的申请材料发送到邮箱,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专业方向+博士后招聘网”(例如:应聘博士后+张三+神经免疫代谢+博士后招聘网)。
联系人:余锂镭
联系邮箱:lileiyu@whu.edu.cn
我们承诺对所有应聘材料严格保密,并将尽快对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安排面试。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e8Z_mdIFLwvuNcDvwYtxCg
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